这是我跟高中同学的通信。
老同学,说你是思想家我没有任何讽刺意味,也不过分。其中心内容就是说,你是个有思想的人。这个有思想的人,放在你头上是不过分的。你的谦虚,使我想起如何把它翻译成英语和再从英语译回汉语。
思想家的英语是thinker, 德语叫Denker. 其实其本意是思想者,思维者。中国的翻译对它萃取升华,添加了一个"家"字。创造了"思想家"这个词。何谓"添加",就是说原文没有这个意义!"家"在中文里面是大家的意思,是有专门知识的人。
"我是思维者,而你则是思想家"。英语似乎应该这样翻译,
I am a thinker, but you are a thinker. (你看,英语的句子都不通顺了。)
这里,英语译文如果不增加词语或者其他语言要素,就不能表达原文的意义,当然,目标语也不能翻译回汉语了。我们必须增加其他英语语言要素才能把中文意思表达出来。
我们看到,上面英语词thinker的汉语译名,就是中文翻译的失误。
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明明是大学物理专业毕业,英语叫physicist, 但是中文的翻译非要把它翻译成物理学家。在中文里面,物理学家已经是学有所成,事业有成的大家了。但是西方用这个词往往指的是物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物理工作者。当你这样用中文传达给中国人时,中国人对这个物理毕业生会产生英文原文中并没有隐含的印象了。
我们的翻译人对原文的萃取和升华,是对语言的扭曲和撕裂,是揉进个人情绪的作为,不足取的。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利坚合众国,即美国。把America翻译成美国,并解释成"美丽的国家",是对美国的歌颂,是翻译历史上最大的译员个人情绪化。因为America 本身没有美丽的含义,其次America即使按照音译,也必须翻译成亚美利加,正如我们中国人把一首美国的爱国歌曲翻译成"美丽的亚美利加"那样。
因此,美国的正确音译译名应该是"亚美国",亚硝酸胺的亚,亚健康的亚。把America 中间的一个音节"me"抽出来音译,并赋予"美丽的国家"的含义,是对翻译规则的破坏,是把译员个人的愿望和色彩揉进译名的举动,是失职行为。1950年抗美援朝开战,美国是中国和朝鲜的最大敌人。我们不能一方面与敌人作战,一方面却歌颂美国的美丽。但是突然把美国改为"丑国"似乎也不合适,不符合翻译规则。这里超出学术,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日本把"美国"翻译成"米国",仅仅是音译而已,没有歌颂,没有歧视。"米"在日文汉字中没有美丽的意思。
China,原本是瓷器的意思。把它冠装给中国的英文译名,是含有贬义的。至于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的接受,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内。
(韩国一抗议,中国政府赶快把韩国首都从"汉城"改为"首尔"了。不过,中国政府七十年代末就发布了北京的译名就是汉语拼音"Beijing",德国媒体则坚持使用"Peking", 这不会是坚持旧的殖民心态不想放松吧?咱们还是用"Peking"百度一下吧)。
翻译人,责任重大。翻译教学经常提及翻译过程的"信达雅"或者类似的学术要求,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是的,一个翻译人需要极高的多种语文的素养,然而更需要爱国的情怀和公正无私,以及不带任何歧见、色彩包括不带情绪的斟酌。
德国,你应该把"Peking"改为"Beijing"。
中国,你应该把"美国"改为"亚美国"!
(我们这里谈的仅仅是学术问题,不涉及政治!)